为找到商业化落地“绿洲”,地平线、黑芝麻们急于“找水源”

连线出行
关注

2、产能过剩、行业压力下,实现规模化量产成挑战?

“缺芯”,应该是整个智能汽车圈前两年的共同回忆。

从2021年开始,汽车芯片短缺现象就席卷了整个汽车行业,无论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传统车企,还是蔚来、特斯拉这样的造车新势力,均遭遇到了缺芯的影响,不得不停工停产。

或许是看到了缺芯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后,汽车芯片扩产几乎成为了全行业的共识。 比如台积电对于汽车芯片的制造在这两年持续加码,2021年加码50%的产能,去年第三季度又加码82%产能。

英特尔、三星、联电、格芯等企业,也在前两年快速推进产能向汽车芯片业务转移。与此同时,地平线、黑芝麻智能、芯驰科技等国内厂商,也看准了这一窗口期,开始向高算力和高端芯片领域布局,试图打破海外厂商对汽车芯片的产业垄断。

经过这些企业的布局,汽车芯片的供应实现了提升,但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销量增长率,却开始缓慢下滑。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为308万辆,同比增长37.3%。对比2021和2022年同期,同比增长分别为157.5%和93.4%,可以明显看出销量增长正在放缓。

2021H1-2023H1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走势,数据来源于乘联会,连线出行制图

在这样的背景下,处于上游的芯片行业也感受到了压力。

恩智浦半导体CEO Kurt Sievers在近期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正“有意减少汽车行业产品的出货,以降低库存膨胀的风险”。此外,摩根士丹利也发出预警,要警惕汽车芯片行业下行的风险。

按照集微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全球前15大芯片公司存货已经历11个季度连续增长,其中还有8家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还处于增长的态势中。

正因如此,在业内看来汽车芯片行业已进入供大于求的产能过剩阶段,按照集微咨询的预测,全行业的库存将在明年一季度重新回归健康区间。

产能存在过剩风险的同时,整个汽车芯片行业也处于竞争激烈的态势中。

按照黑芝麻智能在其招股书中引用的数据显示,在去年中国及全球高算力自动驾驶SoC出货量排名中,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黑芝麻智能都排在了第三位,市场份额分别为5.2%和4.8%。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同期在中国和全球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1.6%和82.5%,英伟达在去年已经抢占了全球范围内八成以上的自动驾驶芯片市场,换句话说,英伟达在去年一家就贡献了31.35万片的芯片出货量,全球主流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基本都实现搭载,几乎垄断了整个产业。

图源英伟达官网

为了追赶英伟达的优势地位,排在其身后的汽车芯片企业只好加大研发投入,来提升自身产品的实力。

以黑芝麻智能研发投入看,其2020-2022年分别为2.54亿元、5.95亿元和7.64亿元,可以明显看到黑芝麻智能研发支出是逐年增长的,且这些支出都是超过同年营收较大比例。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自去年开始大打价格战后,这股“降本增效”的压力也传导到了上游的汽车芯片行业。

据每日经济新闻援引汽车芯片从业者报道,为了让主机厂采购自己的芯片,或者让现有客户不砍单,绝大多数的芯片厂会对芯片产品进行降价,以便保证自身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摩根士丹利近期的报告也指出,当前车企的降价潮已经影响到车用芯片产业,部分车厂在针对电源管理IC、金氧半场效电晶体(MOSFET)、微控制器(MCU)等芯片进行砍单,并要求供应商降价。

在业内看来,随着汽车芯片行业的价格战继续延续下去,该行业的竞争也会陷入到内卷之中,再加上产能过剩和持续研发支出的双重压力,黑芝麻智能、地平线等企业想要实现产品规模化量产,从而推动盈利,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毕竟行歌科技已是明显的例子。

现在再来看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和芯驰科技会冲击上市或寻求融资,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它们也需要为2024年更为激烈的战局做准备。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