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中国汽车行业迎来全面跃升的2023年:跨进年销3000万辆级新时代、出口首次跃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月产销首破双百万辆等,同时内卷加剧。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成为2023汽车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新主旋律,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推向纵深,以内生动力为核心的汽车行业变阵蓝图正徐徐展开。回望2023,《汽车纵横》重磅推出“封面故事”《变阵2023》“100大”年度盘点大型专题报道。这是《汽车纵横》连续第4年重磅推出汽车行业“10个十大”年度盘点。
本专题报道共10篇,分别为“十大年度热点”、“十大年度新政”、“十大年度品牌热点”、“十大年度人事变动”、“十大年度金句”、“十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年度事件”、“十大年度创新技术”、“十大年度ESG”、“十大中国汽车全球化年度事件”、“十大全球汽车行业年度事件”。今天发布第3篇,敬请关注。
2023年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多个里程碑时刻: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首超50%,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百万元级电动豪华车纷纷落地,车企多品牌战略愈演愈烈……
1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
年度首超50%
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超过50%已成定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297.8万辆,同比增长23.8%;市场份额为55.8%,上升6.6个百分点。而在过去三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依次为2020年38.4%,2021年44.4%,2022年49.9%。在“智”“电”加持下,中国汽车品牌完成了份额和价格两个指标的向上突破,市场竞争力提升明显。
纵横快评
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展露出全面崛起之姿。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我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而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以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正在逐渐改变国内汽车市场的品牌格局。
2
百万级电动豪华车,
梦想照进现实
布局百万元级产品正在成为自主品牌“冲高”的新目标。2023年9月20日,比亚迪旗下的豪华品牌——仰望首款车型仰望U8豪华版上市,售价109.8万元;10月9日,广汽埃安旗下高端品牌昊铂推出的纯电跑车——昊铂SSR上市,售价128.6万-168.6万元。除此之外,红旗、蔚来、吉利等也都宣称将向百万级豪车靠拢,甚至还有消息称江淮与华为将联合研发一款行政级百万豪车。2023年,真的要成为中国百万豪车元年了吗?
纵横快评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加持下,中国自主品牌推出的“百万元豪车”正在驶入现实。技术的日渐成熟,给予了自主品牌冲向百万级超豪华赛道的信心,而这一布局也有助于自主品牌形象的提升。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品牌积淀非一日之功,国产品牌想要单纯靠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的领先撼动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豪华和超豪华品牌的地位,仍有很大难度。
3
打造多品牌矩阵,
通吃各大细分市场
多生孩子打群架,各大主流车企的多品牌战略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发布的全新乘用车品牌或系列达20个之多,如东风的eπ和纳米,长安的启源,奇瑞的风云、iCAR、星纪元和智界,比亚迪的仰望和方程豹,吉利的银河和极越,江汽的江淮钇为,赛力斯的蓝电,东风本田的灵悉,广汽丰田的铂智,还有极石、未奥、吉祥等等,数不胜数。一个企业旗下多达五六个品牌,定位不同的消费群体,通吃各大细分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以东风乘用车为例,风神、岚图、猛士、eπ、纳米覆盖了从传统燃油到新能源,从小微型到中大型,从轿车到越野,全线通吃。比亚迪更是自称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王朝与海洋两张网+腾势/仰望/方程豹三个子品牌,全面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的各个细分领域。
纵横快评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变革,传统车企不断推出新能源品牌以应对冲击。对于车企来说,打造多品牌矩阵,能延展对不同细分市场的覆盖面,从而形成规模化效应,助推车企的发展壮大。但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新品牌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部分新晋品牌因为各种因素成为“摆设”,也容易出现品牌定位不清晰、产品无人问津等问题。
4
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
2023年7月3日,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在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下线。突破2000万辆,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值得一提的是,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活动,是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主流车企参与的“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中的一场特别策划,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就的记录和致敬,也是对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的特别献礼。该专项行动以“看见中国汽车”为主题,已连续举办了三年。2023年,“看见中国汽车”系列活动先后走进吉利、广汽埃安、奇瑞、猛士科技、东软睿驰等企业,通过聚焦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展现产业链布局和发展成就,全方位呈现中国汽车全产业链品牌发展成就与实力。
纵横快评
2000万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市场化的丰硕成果,也是下一段规模化、全球化新征程的全新起点。从市场规模全球领先,到关键技术有效突破;从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到配套设施环境优化,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以“中国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看见中国汽车”相关系列活动开展三年以来,让各方“看见”了多个属于中国汽车的高光时刻,见证了多个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时刻。
5
合资车企寻求突破,
推新能源独立品牌
压力之下,合资车企正在不断加速电动化转型,如推出独立新能源品牌,与自主品牌达成新的合作模式等。2023年9月21日,东风本田发布全新新能源品牌“灵悉”,首款车型灵悉L也同步亮相。该品牌是东风本田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品牌,也是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布的首个针对中国市场打造的新能源品牌。11月17日,广汽丰田推出全新新能源品牌“铂智”,首款车型纯电动SUV铂智4X也同步上市,售价17.98万-23.88万元。此外,还有消息称,一汽-大众也有计划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新品牌或将利用插电混动技术来补充新能源产品的不足。
纵横快评
“谋变”是合资车企挽救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的必要选择。合资车企推出新品牌对推动电动化转型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从市场和用户层面看,新品牌更容易打造一个有别于传统品牌的新形象;从车企经营层面看,独立品牌更有利于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但同时,合资车企电动化转型也面临着规模小、转型慢等挑战。
6
跨界合作推陈出新,
“华为模式”多点开花
小鹏+滴滴,“MONA”即将横空出世。2023年8月28日,小鹏汽车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作为此次战略合作的核心,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将作为小鹏汽车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进入市场,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项目代号为“MONA”,主要面向共享出行市场。网约车巨头滴滴与小鹏汽车的跨界合作,令人不由联想到此前不久的互联网巨头百度与吉利汽车的那桩跨界合作,此情此景似曾相识。8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消息称,吉利和百度联手打造的“汽车机器人战略合作项目”迎来重要进展,吉利控股发布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该品牌定位为吉利控股旗下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首款车型命名为“极越01”。“极越”的诞生与“MONA”有相似之处,其中百度的角色也是智能技术的提供方,造车的事儿还是交给整车企业来做。
纵横快评
滴滴、百度都曾试图自己造车,但如今,随着小鹏的收购,集度的更名(极越),都意味着这些造车项目已经终止。兜兜转转,滴滴和百度又回到了自己的主业。人间清醒当属华为,华为非但没有走这些弯路,反而以技术输出,牢牢掌控了与整车企业合作中的话语权,其打造的“智选车模式”,在赛力斯和问界上一炮打响后,又吸引了北汽、奇瑞、江淮等纷纷前来合作,俨然成了“香饽饽”。
7
华为“四界”齐发,
智选车扩容
华为虽然不造车,但玩出的花样、闹出的动静却一点都不比造车的少。目前,华为已经申请了一系列“界”字商标,包括问界、智界、勇界、慧界、筑界、傲界、知界、羿界、尊界、擎界等。其中,问界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就是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目前已推出M5、M7和M9三款车型,也是华为智选车模式一炮打响的首个品牌。2023年11月28日,华为发布了与奇瑞合作打造的智界品牌首款车型——智界S7。此外,华为与北汽、江淮合作的两个“界”产品已在开发过程中。据悉,华为车BU正在走向独立运营,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等智选车模式合作伙伴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并希望中国一汽集团加入。
纵横快评
虽然表态不造车,但对于中国最强科技企业之一的华为来说,显然不会错过千载难逢的汽车产业变革机遇。尽管问界系列的销量有过起伏,但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让智选车模式通过了实践检验,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高度认可。行之有效的示范效应,点燃了更多车企的合作欲望。
8
长城举报比亚迪,
公开“掀桌子”
如果卖不动车,那就吵一架吧!2023年最激烈的一次争吵来自长城和比亚迪。5月25日,长城汽车官方发布一则声明,称其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举报。当天,比亚迪进行了快速回应,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庆典现场回顾造车不易,并深情地喊出了“我们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长城汽车CTO王远力却并不愿意和比亚迪“在一起”,其在个人微博说:“如果只是口头上强调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内心砒霜,还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纵横快评
“表面是口水之争,实质是利益之争。”在业内人士看来,表面看这是一场关于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举报,实际上是关于技术和标准的争论,以及在当前高度“内卷”的背景下,对于未来生存“船票”的争夺。
9
汽车行业开启高水平竞合新局面
协同发展已成为新常态,2023年汽车产业链生态圈内企业合作的消息比比皆是。5月9日,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7月26日,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就战略技术合作签订框架协议,大众汽车约7亿美元获得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8月28日,小鹏汽车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小鹏汽车约7.44亿美元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10月26日,Stellantis与零跑汽车达成合作,Stellantis投资约1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6.8亿元)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11月21日和11月29日,蔚来分别与长安汽车和吉利控股签署换电战略合作协议。11月30日,宝马与奔驰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运营超级充电网络。
纵横快评
当昔日对手开始联合,新能源领域的“联盟作战”已经逐步拉开帷幕。近年,愈发艰难的市场环境迫使车企寻求新的生存之道。无论是自主传统车企、合资品牌还是造车新势力,许多车企都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在此环境下,放下竞争、携手共进对车企而言不仅是形势所迫,更是大势所趋。
10
造车新势力前仆后继,
不惧生死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内卷之下,车企分化愈加明显,马太效应凸显,一批二、三线造车新势力集中在2023年破产倒闭,其中就有曾经与蔚来、小鹏、理想合称“新势力四小龙”的威马汽车。除了威马之外,天际、自游家NIUTRON、恒驰、爱驰、雷丁等造车新势力也先后曝出经营不善,陷入生存危机,走到生死边缘。但尽管新势力倒闭潮迭起,还是不断有新的玩家跨界入场,这其中有自带流量的小米汽车,还有背靠百度和吉利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极越汽车,以及默默无闻的洛轲智能和它的极石汽车,被吉利收购的星纪魅族也在11月30日官宣造车。
纵横快评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2023年是冰火两重天的一年。有业内人士调侃:头部车企满产满销,中部车企奋力向上,尾部车企尸骨未寒。优胜劣汰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市场正在朝着头部化、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那些具备良好资金链、销量规模、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鼎盛时期的2018年,中国曾有超过487家电动车制造商,但到了2023年,正常经营的新势力车企仅剩50家左右。
图片:汽车纵横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原文标题 : 2023中国汽车行业十大年度品牌热点 | 变阵2023:汽车行业10个十大年度盘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