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深度解读】比亚迪成就梦想后,理想们还怎么玩?

BT财经
关注

作 者 | 梦萧

了解更多金融信息 | BT财经数据通

正文共计5244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比亚迪的品牌名称BYD(Build your dreams),意思是成就梦想。

以比亚迪现在的发展势头来看,比亚迪自身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近日,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联合发布“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比亚迪以1051.8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汽车及配件领域行业第一。

结合2023年比亚迪3024417辆的全年销量,位居全球十大车企第九位,比亚迪如今已经成为当仁不让的全球汽车巨头。

2023年,比亚迪总销量突破300万辆,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了24万辆,同比增长达到337%,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口最多的中国品牌。截至2024年4月海外销量为4.1万辆,同比增长176.6%。出口遍及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德国、阿联酋等8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强国和竞争对手主要是中国和美国,而欧洲市场则是反映两国新能源发展进程的晴雨表。在欧洲市场,比亚迪的门店数量超过了250家。其中法国拥有23家门店,并预计在2024年达到80家。2024年5月法国财政部长Bruno Le Maire就曾公开表示,如果中国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决定在法国开设工厂,法国将十分欢迎。在Bruno Le Maire的眼中比亚迪依然是家国际巨头。

在6月6日至8日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CACS2024)”上,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在演讲中表示,比亚迪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第一。在近期比亚迪秦L DM-i亏电油耗2.9L/100KM最高续航2300KM刷屏后,比亚迪坐实了国际巨头的称谓。

在比亚迪发布比亚迪秦L DM-i后,比亚迪迎来销量的暴涨,也成功迎来资本市场的信心,从发布比亚迪秦L DM-i至今,比亚迪的股价由207.38元一路涨至6月12日的247元,涨幅约20%。进入6月以来,多家机构对比亚迪的评级均为“买入”或增持。国海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预计比亚迪在2024-2026年实现业务收入7,859、9,165、10,372亿元,同比增速为30%、17%、13%;实现归母净利润370.1、470.7、586.8亿元,同比增速为23%、27%、25%。”比亚迪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营收过万亿的车企。

从1995年成立至今,比亚迪的口号一直是“Build your dreams”,成就你的梦想,这也是“BYD”缩写的由来,如今经过30年的发展,比亚迪终于成就梦想成为全球汽车巨头,比亚迪强势崛起,对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1

国内最会赚钱的车企

2023年,比亚迪营收高达6023亿元,同比增长42.04%。营收规模仅次于上汽集团的7261.99亿元。但比亚迪的净利润是上汽集团的两倍有余,2023年比亚迪净利润达300.4亿元,是国内众多车企中净利润最高的一家,同期营收比比亚迪多出1400多亿元的上汽集团的净利润只有141亿元,不及比亚迪的一半。

BT财经整理国内主要车企相关数据发现,比亚迪的盈利能力已经断层领先。盈利前五名的车企中,只有比亚迪超过150亿元,其他均在150亿元以下,其中盈利第二多的上汽集团不足比亚迪的一半,排名第三的理想118亿元的净利润也和比亚迪相差182亿元,理想和上汽集团是除比亚迪之外仅有2家净利润过百亿的车企,其次是长安汽车的91.86亿元。比亚迪的毛利率同样位居上游,仅次于北京汽车和理想,5.20%的净利率在众多车企中列第四位,排在理想、北京汽车和长安汽车之后。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比亚迪尽管不是营收最高,也不是净利率最高,却依然是国内最会赚钱的车企。营收比比亚迪高出1400多亿元的上汽集团,因为净利率只有2.76%,远低于比亚迪的5.20%,净利润不及比亚迪的一半也属正常。而净利润高于比亚迪的理想、长安和北京汽车,这三家的营收均未突破2000亿元,营收规模上不及比亚迪的1/3,在净利率略高于比亚迪的情况下,净利润根本无法和比亚迪相提并论。

2024年一季度,比亚迪的毛利率进一步提升,21.88%的毛利率创下历史新高,相比蔚小理等新势力一季度毛利率不同程度下滑,比亚迪在一季度的价格战中还能保持毛利率提升,超出很多人的预期。但一季度比亚迪因受汽车行业的周期性以及价格战的影响净利率相比2023年全年有所下滑,但和2023年同期相比,却同样出现一定的提升。

不可否认比亚迪的净利率目前尚不及特斯拉,特斯拉2023年净利率为15.47%,但今年一季度的净利率暴跌至5.37%,毛利率也下滑至17.35%,比亚迪和特斯拉的此消彼长,也直接反映在两家的市值之上,目前特斯拉的市值为5443亿美元,市值最高一度达1.5万亿美元左右,比亚迪市值最高为1.04万亿,特斯拉市值最高时,约等于11个比亚迪,但此时特斯拉的总市值只相等于5.5个比亚迪。比亚迪的进步异常明显。

2

理想、蔚来们压力山大

随着蔚来在6月6日发布2024年一季报,上市的新能源车企一季报成绩揭晓。蔚来一季度营收99.09亿元,同比下滑7.19%,净利润-51.85亿元,同比下滑9.39%。其中毛利率为4.92%,净利率为-52.32%,小鹏一季度营收65.48亿元,同比增长62.35%;净利润-13.68亿元,同比增长41.47%。毛利率12.89%,净利率-20.89%。理想一季度营收256.3亿元,同比增长36.44%;净利润5.93亿元,同比下滑36.26%。BT财经梳理蔚小理三家新势力一季度财报发现,一季度蔚小理的营收和交付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环比下降。

 

一季度蔚小理的营收分别是99.1亿元、65.5亿元、25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1.85亿元、-13.68亿元、5.93亿元,对应的销量分别为30053辆、21821辆、80400辆。这意味着蔚来每销售一辆车净亏17.3万元,小鹏每销售一辆车净亏6.3万元,理想每销售一辆车净利润为7376元,而在2023年理想每销售一辆车的净利润可达3.14万元。同样在2023年蔚来的单车净亏损为13.2万元,两者在一季度单车净利润下滑明显。小鹏则在一季度单车净利润有所提升,由去年每辆车净亏损7.3万元,净亏损收窄1万元/辆。

蔚来的营收及销量表现要优于小鹏汽车,但或是花钱砸营销换来的。其开支包括94.2亿元的销售成本、28.64亿元的研发开支和30亿元的销售及行政费用,以至于亏损几乎是小鹏的4倍。理想尽管依然保持盈利,却同比下滑近四成。

上述计算是整体,如果只是从汽车业务来看,理想和蔚来一季度的表现差强人意。理想一季度车辆收入为243亿元,较2023年四季度的404亿元下降39.9%,交付量为80400辆。单车收入约为30.16万元,而上一季度的单车收入约为30.63万元。理想单车收入下降,和其毛利率下降有直接关系。2023年第四季度理想毛利率为23.45%,2024年一季度则是20.61%,环比下滑近3个百分点。

蔚来一季度汽车收入为84亿元,而2023年第四季度则是154亿元,下降明显,环比降幅达46%,以车况营收总额和销量计算,蔚来实际单车收入为27.9万元,而蔚来目前在售的8款车型中,只有2款售价低于30万元,这或说明蔚来冲量,让利了消费者。同时蔚来的毛利率也相比上一季度有所下降。

小鹏因为小鹏X9在一季度交付量超过7000辆,直接拉高了单车收入,一季度小鹏单车收入25.4万元,而上一季度单车收入还是20万元。

给蔚小理等新势力压力的不止比亚迪。4月,问界M9销量超过1.5万台,相比前两个月暴增1万台,登顶当月50万以上车型销量冠军;5月,问界M9销量超过1.6万台,继续领先第二名的奥迪A6L一个段位,刷新国产品牌豪车销量纪录。而且从4月底到6月初,问界M9一共卖了1.82万台,在一众国产50万以上车型中一骑绝尘。

5月华为鸿蒙智行全系共交付新车30578辆,2024年前5个月,累计交付新车148,098台,在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榜中已经超越理想汽车。值得一提的是问界M9在5月共交付16442辆,和4月的13391辆相比提升超3000辆,考虑到这款车型均价在55万元左右,这一成绩尤为引人注目。

目前,该车的累计大定已经超90000辆,只要产能充足,未来问界M9的月交付量还有望继续突破。而同期BBA中豪华车型都只有1万辆左右,受华为问界M9以及比亚迪高端车型的冲击,BBA已经出现打五折的现象。

“比亚迪的强势给蔚小理带来极大的压力,此前一直走高端化路线的蔚来单车收入降幅明显,说明蔚来高端化的路线开始松动,而小鹏虽然整体单车收入提升,但依然也是走的降价路线,在比亚迪秦L DM-i推出之后,势必对蔚小理三家的价格带来冲击,毕竟不降价就无法冲量,这对蔚小理来说几乎是无解的难题。从目前看,比亚迪将可能成为25万元以下车型的老大,而问界M9将逐步坐稳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的销冠。”汽车媒体人张智勇表示比亚迪对新能源车企造成了“内卷”之态,逼着蔚小理等新势力跟进价格战,“这是市场的正常竞争,谁撑不住就只能出局,不过消费者倒很乐意看到车企之间的良性竞争。”

3

市场卷的根本是卷技术

华为和比亚迪既是合作伙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多内卷?余承东此前就公开表示“比亚迪是全球第一卷王”。“全世界第一的卷王应该是比亚迪,因为比亚迪有超低的成本,华为不善于卷超低价格,还是善于卷价值,卷智能化,卷豪华感、舒适感,卷安全。”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就华为与比亚迪就“卷价格”和“卷价值”回应称,“我们和华为是战略合作伙伴,两个企业有很多合作。对于华为和余总,我本人也十分尊敬。我个人觉得,不管是发布会还是论坛,余总少一些对比,我觉得也会有更多人喜欢,也会给华为的品牌加分。我们确实在卷,但更多是在卷技术、卷规模和卷产品。”

2024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众多汽车大佬也都谈及行业价格战的内卷,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声称“中国汽车业的价格战举世无双”,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称“卷价格”应该是让利而非让成本。而作为口水战的主角,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也在论坛上谈及行业内卷,他认为再过五到十年回过头来看,这种商业行为将是非常有趣的,其实卷是一种竞争,是市场的竞争。同时为回应余承东关于比亚迪卷成本的说法,王传福表示“比亚迪率先建立了高度垂直整合的平台,以此带来了创新、效率和成本优势,进而建立了自身的竞争优势。”意思很明确,比亚迪抠了细节,降低了成本,在价格上有优势。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本次汽车论坛上也透露,比亚迪2023年在清华北大招了1000多人,如此庞大的招聘规模,在中国车企中并不多见。目前比亚迪拥有工程师多达10余万名,不仅是中国车企中数量最多,在全球车企中也是位居第一。这些工程师为比亚迪打造了强大的技术鱼池。

针对外界关于汽车市场内卷的说法,李云飞认为,市场卷的根本是卷技术,这就需要强大的研发实力为后盾。2024年一季度,比亚迪研发投入约106亿元,同比增长70%,不仅创历史新高,也高于特斯拉同期的1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2亿元)的研发费用,在全球各个汽车企业中,遥遥领先。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达396亿元,累计研发投入近千亿元。

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让比亚迪夯实了技术鱼池,也让比亚迪有了“卷价格”的底气。财报显示,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比亚迪的毛利率已分别上升至20.21%和21.88%,大幅领先于国内其他自主品牌车企。比亚迪在价格战中毛利率不降反升,而其他车企一旦参与价格战,强如特斯拉,其毛利率都出现较大下滑。

以至于,王传福也在论坛现场喊话,称所有的企业家要拥抱、参与这种“卷”,拥抱这种竞争,在竞争中出海,为国家撑起中国品牌,打造世界一流品牌。

如此一来,比亚迪或在“卷价格”中进一步夯实自己世界巨头梦想,而对蔚小理这样的造车新势力来说,不管情不情愿都得应战。理想今年一季度研发费用为30.49亿元,同比增长64.6%;蔚来同期研发费用为28.64亿元,同比增长-6.87%。2023年蔚来的研发费用达134.3亿元,理想研发费用105.9亿元,正是比亚迪的“卷”,才迫使这些新势力不得不加大研发投入。

如此看来,比亚迪倒更像行业的“鲶鱼”,可以让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现在的问题是,比亚迪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比亚迪和华为的强势冲击之下,蔚小理他们的梦想还在路上,道阻且长。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如有疑问及任何意见反馈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

       原文标题 : 【财报深度解读】比亚迪成就梦想后,理想们还怎么玩?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