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如何打造世界级车载芯片公司?

亿欧网
关注

2025,窗口关闭

2021年以来,很多企业开始入局车载芯片市场。但在杨宇欣看来,这一市场仍然还是蓝海。因为当前能拿出芯片供客户量产的企业只有极少数,所以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远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强。

在这一阶段,芯片制造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证明自己。对于黑芝麻智能来说,那就是按照规划的节奏完成好“三步走”计划:流片成功,客户定点,量产上车。目前,他们已经走过了前两步。

2022年,对于黑芝麻智能来说非常重要。他们要在这一年完成第三步,也就是将旗下芯片搭载上量产车。

“汽车芯片市场节奏跟其他电子行业最大的差别是在于时间窗口。”杨宇欣表示,“电子产品的迭代速度快,你这一代没有赶上,可能八个月后还有下一次机会。汽车行业不是这样,一代可能就是三五年。”

黑芝麻智能预计,留给汽车芯片公司的窗口期将在2025年左右走向关闭,只有在下个五年持续保持头部地位才有机会。

杨宇欣给出的理由是,汽车行业相对保守的特性并不会因为新能源时代的到来而改变。随着技术的革新和时代的发展,汽车产业的智能电动体系供应商体系还在建立的过程中。三到五年后,相关供应商体系很可能已经建立完整,新厂商就很难再有机会挤进去。

目前,大算力芯片刚刚开始被主机厂接受,并搭载上量产车。黑芝麻智能的大算力芯片在2022年开始量产并搭载上车,基本踩在了风口出现的初期。所以,2025年之前,黑芝麻智能的最大目标是不断成熟自身技术,对性能或功能按照需求迭代,拿下一个个主机厂的订单。

“与其担心外界的竞争和挑战,不如我们不断地把主机厂的需求满足好。”杨宇欣表示,在这一层面做到足够好,就能够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位置。

目前,黑芝麻智能在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都已经有一定的客户。在乘用车市场,该公司更多的是做驾驶辅助功能,主要涉及L2到L2+级别,来保证大规模的出货和芯片的平台化应用。

而商用车市场的场景落地更容易。所以在商用车市场,黑芝麻智能不止提供芯片,还有一些偏后装的产品,包括疲劳监视设备、车辆预警设备的等。而在半封闭的场景里,这家芯片厂商还会跟合作方一起为客户提供L3到L4级别能力的控制器。

据黑芝麻智能应用工程副总裁邓堃介绍,黑芝麻智能在实际与主机厂合作的过程中,收获了一些比较好的反馈:

第一,是芯片的算力是真实算力,能够带动承诺的传感器,并做一些神经网络模型运算;

第二,能够直接跟客户的Tier1联合开发,并且反馈的及时性比较高;

第三,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比国外公司更好。

邓堃同时也提到了客户在合作过程中指出了黑芝麻智能还需要提高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合作流程方面,比如文档规范、整个开发体系成熟度等。但他同时表示,对于一家新型企业出现这些细节问题,客户也能够理解。

尾声:

未来,自动驾驶必将成为汽车的标配。这意味着,每年至少会有上亿颗芯片需求,市场空间巨大。

一辆传统燃油车搭载四五百颗芯片,而一辆智能汽车所需要的芯片数量则达到上千颗。新增芯片大多是新型芯片,并非已有芯片的复制。同时,在窗口期关闭之前,如果能够成功进入车企的供应商体系,就容易有相对比较稳定的供应关系。这给了芯片创业公司以巨大机会。

同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在了智能汽车浪潮中也领先全球。然而,中国当前有90%的车载芯片来自进口。

从成本、效率等多维度考量,2025年之前的这段窗口期无疑就是留给以黑芝麻、地平线为代表的国产芯片企业的。

谁能够抓住这一窗口期,谁就有望成为这一市场下个时代的引领者。

本文来源于亿欧网,原创文章,作者:张宇喆丨EO。

    ?原文标题:中国人如何打造世界级车载芯片公司??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