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材料涨终端涨,有人无奈有人投机
上游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新能源汽车继1月份开始的又一轮集体涨价,也是3月份的一个独特现象。资料显示,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上游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直接因素,几乎所有涉足新能源市场的车企,在3月份对旗下新车的售价进行了不同规模的上调。
其中,威马汽车分别在3月1日和3月20日分两次宣布涨价,最高涨幅2.6万元;特斯拉进行了3次调价,最高涨幅2万元;小鹏汽车最高涨幅2万元;零跑汽车C11全系车型涨价2-3万元;哪吒汽车最高涨幅0.5万元;广汽埃安最高涨幅1万元;几何汽车最高涨幅0.7万元;比亚迪最高涨幅0.6万元;欧拉汽车最高涨幅0.7万元;奇瑞新能源最高涨幅0.6万元;理想汽车上调1.18万元。
蔚来汽车虽然在此前表示“没有涨价计划”,但5月份即将发售的三款年款新车因为配置调整,价格相较现款也会有所上涨。与此同时,极氪汽车也在4月2日宣布,将于5月1日零时起上调价格,具体调整方案在4月底公布。
从企业成本角度来看,上游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确实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报价已经达到了平均每吨51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翻了近10倍;电解钴现货均价同样已经突破每吨54万元,相较去年同期涨幅超过100%。并且碍于俄乌危机,包括镍、锰、锌、铬等稀有金属,甚至铜、铁等金属原材料的价格也在飞速上涨。按照某品牌内部人士的说法,这轮涨价是被逼无奈,情有可原。
不过话又说话来,就算从成本角度考虑,企业涨价无可厚非,但是某些采用小容量动力电池的车型涨幅偏高,明显是有待商榷的,更像是一种投机性涨价。更何况,不少车企在涨价前没有任何预兆和沟通,涨价通知也是简单粗暴,不给消费者一丁点缓冲的时间,着实有点店大欺客的意思。加上新能源车企有别于传统车企的订单交付模式,也造就了一批黄牛的出现,倒卖订单,哄抬价格,已成乱象,引得国家相关部门都准备出手整治。
所以就这点来看,新能源汽车不是不能涨,而是应该涨的有道理,有依据,有节奏。这方面,算是最后一波参与到涨价大军中的极氪汽车,其所为就值得赞许。从宣布涨价到实施涨价,中间有长达一个月的缓冲期供用户做决策,而不是用突然涨价倒逼用户下单,期间更是所有购车权益保持不变,这才是对用户负责任的态度。
侃车说
不可否认,3月份的交付数据不仅再次证明新能源已是大势所趋,更说明市场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三强变五强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着传统车企All in,接下来的局面将会更加惨烈。
活下去或者出局,也许就在车企的一念之间。就像涨价这件事,如果有车企能够扛着这份压力独自坚持,必然会引发用户关注,届时所获得的热度和流量,又岂是区区涨价带来的那点点收益所能抗衡的,毕竟目前大部分新能源车企的月销都未破万,这个帐还是很容易算明白的。
原文标题 : 3月新势力交付盘点:“涨”声一片,三强变五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