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远超规划,双积分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汽车公社
关注

导语

Introduction

当供需关系发生破裂,其所形成的价值体系也会随着崩塌。

作者丨李思佳

责编丨杜余鑫

编辑丨朱锦斌

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双双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占率达到13.4%,高于2020年8个百分点。

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足以说明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拉动的新阶段。而促成新能源汽车大步向前发展局面的,也必然离不开双积分政策的推动。

自从2001年国家开始研究汽车油耗标准及政策开始,到2017年9月发布双积分政策(次年4月实施),就是为了提高汽车能效降低油耗、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培育。而以目前新能源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双积分政策无疑是成功的。

但另一方面,新能源市场的暴涨也使得2021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价格出现陡降的局面。其背后的暗线则指向供需关系破裂后,双积分政策所带来的价值体系的波动,甚至崩塌。

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

4月8日,工信部发布了2021年度乘用车企业双积分情况的公示。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共产生1553.49万油耗正积分,同比增长255.7%,产生613.66万油耗负积分,同比下降47.6%;新能源汽车积分方面,产生正积分676.72万分,同比增长54.9%;产生负积分81.00万分,同比下降24%。

也就是说,2021年油耗正积分和新能源正积分两项共创造了近2200万积分,而油耗负积分和新能源负积分加总只有700万积分不到,有接近3倍的差距。其中,市场整体油耗积分的供应量是需求量的2.5倍,新能源积分的供应量是需求量的8倍。

造成双积分供应量远大于需求量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一片欣欣向荣。很多车企已经完成电动化转型,更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和油耗积分使得今年双积分供大于求,而这必然会导致其价格的大幅缩水。

同时,由于很多负积分可以通过关联企业结转交易,使得相关企业不会到公开积分市场购买。

具体到某个汽车集团而言,旗下企业产生的油耗负积分可以先用集团内部的油耗正积分去抵扣,不足的部分就需要用集团内部或购买其他企业的新能源积分来抵扣。(新能源负积分只能通过购买车企产生的新能源正积分来抵扣)

依据工信部公布的2021年度的双积分情况来看,在双积分先可在内部流转的情况下,北汽、一汽、宝马(进口)、东风、吉利、奇瑞、奔驰(进口)、捷豹路虎(进口)等32家企业还需要从购买新能源正积分共计241万,比亚迪、特斯拉等40家无油耗负积分的企业可交易的新能源正积分为564万。

主流车企之间的可购买积分和可交易积分差来到了两倍之多。同时,由于2020年度之后的新能源正积分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是可以按照50%的比例结转至下一年度,所以2021年度全市场新能源积分是会更多一些的。

如此以来,让双积分以极快的速度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从一分难求到一分难卖。

反观两年前的2020年,是双积分表现最为艰难一年。在燃油车企业转型还没有最终敲定的时候,能够获得双积分的企业并不多,大量的企业依旧需要双积分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而双积分供不应求的局面让其单价一度飙升至4000元。

到了2021年结算双积分(即2020年所得)时,由于产生的油耗正积分和新能源正积分相加都不够抵扣负积分,其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很多主销新能源车的企业因此获利不菲。如理想汽车年度共销售约7万分新能源汽车积分,收入2亿元,折合每分2857元;蔚来汽车年度共销售约20万分新能源汽车积分,收入5.17亿元,折合每分2585元。

我们都知道,市场供给的价值会随着需求而波动,双积分的价值亦然。谁曾想,两年前双积分供不应求导致其价格一路飙升的情况在今年便发生了反转。

自双积分政策实施以来,目前共完成4次积分交易。受合规成本、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影响,双积分交易价格大幅变化。其中2018年平均单价为300元/分-500元/分,2019年为800-1200元/分,2020年为1204元/分。而今,再次回到2019年交易水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