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克强院士演讲稿,看懂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

赛博汽车
关注

云端也在形成共识,正在从过去烟囱型、孤立性的平台向分层解耦、底层打通、应用层各自竞争的发展方向,率先在北京亦庄、上海、长沙等城市开展运用,这对于促进协同发展、保障数据安全、数据治理等可以起到很好的实践经验积累。

在网端建设上,我国坚定C-V2X技术路径,系统谋划支撑网联赋能,为网联功能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基础。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C-V2X基础标准基本完成,华为、中兴、大唐等企业成为C-V2X国际标准主导力量,我国C-V2X专利占比居全球首位。

在产品研发上,初步形成覆盖C-V2X芯片、终端和系统的完整产业链,全球首发C-V2X通信芯片,打通“端-边-云”生态系统。

在整车集成上,车企陆续推出C-V2X量产车型,包括上汽Marvel R(搭载5G-V2X)、福特锐界(搭载C-V2X)、广汽AION V(搭载5G-V2X),长城摩卡搭载5G-V2X。

在测试验证上,CAICV组织“三跨”、“四跨”、“新四跨”示范活动,验证C-V2X技术标准及相关产品有效性。2021年,对二阶段V2I、V2V等部分场景进行验证。

在图端建设上,地图作为一种动态传感器也在不断推进,涉及到一系列工作,包括法律法规的推动等,在示范和应用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国内高精度地图企业开始形成面向量产应用的完整方案,四维图新、高德、百度等地图企业均完成了国内超过35万公里的高度公路及城市快速路的高精度地图数据。通过将高精度地图数据与导航等信息融合,可实现厘米级定位和结合导航路径的辅助驾驶功能。

以上就是迄今为止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在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下面再来介绍一下,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创新中心在基础平台的产业化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汽车布局具有本地特色,对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进一步说明,可以用一二三来表达:

具有车路云一体化的系统架构;分层解耦、跨域共用的两大技术特征;以及满足三个标准:符合中国基础设施标准、联网运行标准以及新体系架构汽车产品标准。

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思路,就是通过建立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架构,充分融合智能化与网联化发展特征,以及五大基础平台为载体,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汽车系统。

要在这样的架构下实现产业化,就要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实现基础共性平台的产业化,实现整个产业四梁八柱建设,推动产业生态的建设。

在这样的架构下,未来智能网联汽车除了常规的零部件,也会出现新型零部件,就是五大技术平台,包括计算基础平台、车载终端基础平台、云控基础平台、高精度动态地图基础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平台。

五大基础平台具有基础层和应用层分层解耦,基础层是跨域共用、开放共享,应用层各自独立、竞争发展的产业技术特征。

进一步来看,硬件层、基础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的垂直分层架构布局有利于建立开放、自由、公平、共享的产业链协同创新环境。

通过统一产业链上下游及产业链之间的跨域数据交互标准,打通不同领域、区域的封闭数据,实现基础数据的融会贯通,基础软件跨系统共享,基础平台跨域共用。

可以看到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分为五大技术平台,每个技术平台之间必须要有联动关系,所以我们从纵向分布下去,包括智能驾舱、自动驾驶、云控应用、地图服务、防护方案,就是从硬件层、基础层,再到应用层,其中的基础平台层,就会形成新的产业链架构,我们称之为1.5级供应商。

未来的终端、计算、云端、高精动态、信息安全和整个产业应用可以做成这样的打通,数据是可以进行交互的,然后能够支撑整个产业发展。

如果在这样的大系统下,即使布局分层解耦,一定要有一个跨越协同,就是这样一种特征,我们按照这种特征进行分类、集聚行业共识、进行产业化推进。

信息物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相当于传统汽车的设计,在智能网联的复杂系统下同样需要进行总布置、总设计。第一步就是建立参考架构,然后推导模型和体系框架,最终是要为行业推出研发设计范式和研发设计工具链,按照这样一种定义和推动进行。

通过这样一个体系架构建模和设计,将来会搭建这样一个生态构建,所以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创新中心联合行业多家企业,对这样的架构和模型做了定义,对车路云网各自完成相关的描述和相关的工作制定准则和设计支撑。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