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巨头的醒悟
长城和吉利的互为映照也相当有趣——一个坚持自主品牌而另一个充分吸收海外资产精华,两个先后问鼎市场的巨头如今都选择了多个子品牌应对不同市场的策略,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主品牌又都显得略显乏力,专为高端新能源诞生的子品牌走出了截然相反的路径。
长城的这一年比较纠结,欧拉品牌停产了走量但是亏本的车型,新车型面临舆论风波而且销售表现没能立住脚跟。哈弗和坦克两个仍有口碑积累的品牌终于在下半年推出混动车型,但能否重现哈弗H6、坦克300的辉煌还得打个问号,纯电车型如何立足、魏派如何重振也疑点重重。
(图源:长城欧拉)
相比之下吉利看起来更光鲜亮丽。营销包装上有意跟其他车企区分开的混动,以及纯电子品牌几何都做到了月销过万,但真正能担当起单车型销量亮点的只有极氪001。吉利的电动化转型可能得更认真严肃才行,何况多生孩子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各个都能对外打出一手好牌。
对于集团月销量都处在10万辆以上的两家车企,掌握纯电和混动技术似乎不算是太大的问题,难就难在要怎么斩断往日辉煌产生的束缚。不仅要转向电驱动主导的新能源市场环境,更要找到无法被撼动的位置,迷失自我可能迎来的结局只会是失速。
科技企业的搅局
2022年,华为这条“鲶鱼”开始在汽车行业显露威力。尚未拿出真正有碾压级产品力的车型,但已经凸显出了对消费需求的洞察,以及如何在新能源车上做回应的能力。华为似乎有种给全行业打样的姿态:电驱和混动要这样做、智能座舱应当如此丝滑、辅助驾驶能力本该这般优秀。
华为智选模式从给赛力斯SF5“打补丁”进化到了看起来大不相同的问界M5,虽说并非从零研发新车,但短短数个月呈现出来的效率和精准足够令人惊叹。月均近六千辆交付成绩绝非仅有华为品牌背书,对于智能座舱体验的改善和领跑,在综合驾乘体验上的平衡都是关键。
另一边华为作为供应商的合作造车也开花结果,姗姗来迟的极狐车型在2022年的自动驾驶能力依然不一般,牵手长安、宁德时代的阿维塔11开始让更多车企在意。今年传出了更多合作项目后,网络舆论甚至以“含华量”来概括车型技术,足以见得华为的赋能远远超出了产品本身。
(图源:问界)
从流出的余承东谈话细节来看,华为绝对不甘于在现有的造车成就上小富即安,这家在通信设备、智能手机等领域颠覆行业规则的企业,正一边以战代练学习造好车一边酝酿大招。可以预见的是,华为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上的征程,不会是任何一家车企有过的平凡之路。
和小米其他业务放在一起对比,小米造车绝对算得上是低调的。2022年期间小米汽车在北京南六环的工厂持续建设,在吸纳北汽、五菱等老牌车企高管组建队伍的同时,也给出传统主机厂更高的待遇招聘一线员工,似乎只差获得生产资质,便能将被寄予厚望的小米汽车落地。
雷军主动和外界谈得最多的,还是小米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投入,似乎他也将此认作关乎新能源汽车终局的技术。小米自动驾驶第一期投入33亿元,目前拥有超500人全职团队,在改装而来的测试车上,已经实现了市区道路的部分自动驾驶能力,也能代客泊车和机械臂自动充电。
耕耘近十年,百度在2022年带来了更多与普通人更近的自动驾驶技术成果: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成本降到25万元,承载无人驾驶体验的网约车服务萝卜快跑订单量超百万,还在北京获得了前排无人测试批准,计划在2023年打造全球最大的无人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
(图源:集度)
百度亲自下场打造的集度在今年也发布了首款量产车,基于吉利SEA浩瀚平台打造的ROBO-01探月限定版,配置方面有大量只在概念车才会出现的激进设计,比如全车无车外门把手等。自动驾驶技术和高配置高规格智能座舱体验,都摆出了集度后来但不落后的高姿态。
来源:雷科技
本文图片来自:123RF 正版图库 来源:雷科技
原文标题 : 智能汽车的2022:有人悄然掉队,有人蓄势待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