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燃油车集体大降价的消息,震动了车圈,要知道很多燃油车甚至是打5折出售了,优惠前所未有,网友戏称这是“活久见”,50年难遇。
为何燃油车大降价,原因是现在国产新能源汽车太牛了,抢走了大量的市场,他们撑不住了,销售低迷,库存高企,不得不降价促销。
说真的,国产新能源汽车确实牛,比如比亚迪已经超过了特斯拉,销量全球第一,还有蔚小理、问界、零跑、埃安等等,相反国外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表现很后胯。
以前燃油车时代大家都说国产车是杂牌车,国外品牌才是真正的大品牌。现在反过来了,国产新能源车是大牌,而国外大品牌出的新能源车,是杂牌了。
但是在这个国产新能源汽车崛起的背后,我们要重视一个事实,那就是目前国内汽车芯片的自给率仅5%,要谨防卡脖子。
按照机构的数据,2022年时,预测中国市场整个汽车芯片领域,国产化率不足5%,国外进口的芯片比例高达95%,整个市场基本上欧美厂商垄断,比如瑞萨电子,恩智浦,英飞凌等等。而国产厂商,虽然有,但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且合计份额少于5%。
说真的,这就是一个大隐患,如果某一天,美国看到国产新能源汽车太害人了,像对待华为一样,进行卡脖子,不准汽车芯片卖到中国来,怎么办?
汽车芯片为何自给率这么低?是因为工艺制程的问题么?其实还真不是工艺的问题。
汽车芯片并不需要太先进的制程,目前除了自动驾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使用到7nm工艺外,其它绝大部分的汽车芯片,比如大量使用的MCU等,很多还在40nm~65nm的制程,连28nm都算先进的了。
理论上来讲,这种芯片,国内完全有能力设计、制造出来,那为何自给率还这么低呢?原因在于这种芯片其实设计、制造、测试都相当有门槛。
芯片一般分为民用级,工业级和军用级,它们的分级标准并不是某项功能指标,比如频率,速度,精度,分辨率,信噪比等等,而是其可靠性,比如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等。
汽车芯片属于工业芯片,但比一般的工业芯片要求又高一些,要求工作稳定是-40℃~125℃,出错率要接近0,同时要求使用寿命30年, 比民用芯片,要求会高很多。
所以汽车芯片,要经过各种严苛的测试、以及各种认证等等。而市场也很难接受新的汽车芯片,因为没经过市场检测的,很怕出问题,汽车芯片一出问题,有可能造成“车毁人亡”。
所以,在汽车芯片领域,要进行国产替代,需要的不仅仅是高超的设计、制造技术,还需要长期的实践,测试,并验证。
而国产汽车芯片发展了多少年?又测试验证了几年?而像瑞萨电子,恩智浦,英飞凌等厂商,他们的芯片测试验证了几十年了,稳定可靠,让车企放心,车企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冒险去换掉原来的芯片,特别是换成一些小厂商,新厂商的芯片,因为风险太大。
所以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崛起的同时,也要重视这些核心技术,多支持国产芯片,扶持国产供应链,居安思危,万一某一天被卡脖子了,怎么办?
原文标题 : 国产新能源车崛起背后,汽车芯片自给率仅5%,谨防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