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已卷不动?车展后,AI是唯一选择?

路咖汽车
关注

车企,下一步去“卷”AI?

那么在车展之后,车企们该向哪里发力呢?新的故事素材又在哪里呢?

这一次车展上,在小鹏、问界、蔚来、智己、奇瑞等企业的发布会上,或多或是的都会提到关于AI人工智能的话题,而且大家应该会记得华为余承东在介绍“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车型问界M9时,特别提到了这台车将接入AI大模型。

而AI人工智能确实给接下来智能化的下半场角逐带来了新的动力,在从3月至今的50天左右的时间,我们见证了ChatGPT的不断迭代,见证了绘图和视频AI的迅猛发展,还看到了国内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毫末智行DriveGPT的追赶,人类社会仿佛又进入了一个技术大爆炸的时期。

而已经成了一个智能化终端的汽车,没有理由不去发展AI技术,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或者说已经到顶了的当下,AI人工智能就是车企们的下一个突破口,而且AI技术不只能应用在智能座舱的语音系统中,它可以深度地参与到汽车设计生产的全产业链中,而且全行业可能还并没有准备好迎接AI人工智能带来的这波行业洗牌。

对于消费者们或者说车辆的使用者们来说,AI在车辆上最直观的体验,可能就是结合深度神经网络系统开发的智能语音系统,但这应该只是最浅显的表现。

AI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汽车产业在多个方面实现信息处理和优化生产流程,从而推动汽车产业整体发展。例如,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数据会不断积累,通过AI技术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快速识别生产中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用户体验。

在销售领域,AI技术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对消费者信息的分析,AI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提高销售效率。此外,AI技术还可以帮助汽车企业根据用户需求,预测未来的市场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线,提高企业竞争力,它对于车企目前的生产方式、销售模式、营销策略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然这也不只影响车企,与车企合作颇多的,国内最大的一家公关公司,在这个AI时代刚刚展开画布的当下,已经开始改变自己的内部结构和营销宣传策略了。

AI技术在交互性方面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加强车载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AI技术可以实现智能驾驶、智能停车、语音控制等众多功能,提高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和用户体验。

此外,AI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消费者行为和需求,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例如,通过与智能手机融合,让汽车成为一个“移动生态系统”,进一步扩大汽车的应用领域。

AI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已经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其对整个汽车产业的推动和智能化进程的实现将会越来越重要。汽车企业应该着眼于技术创新,加强与AI技术相关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满足消费者需求,特别是在汽车产业已经在一个固定模式下狂奔了数十年后,已经略显疲态,而AI能够从全方面注入活力。

当然,由于AI的冲击,车企做的那些长远布局和改变,最终还是要反映到产品之上的,消费者今后买到的车型,AI的含量注定会越来越高,在提升体验的同时,新的问题必定也会随之而来,我们先不说老生产谈的收集并利用隐私数据这类问题。国内车企目前接入的AI大模型,基本上都来自百度、阿里、字节、华为这几个互联网公司,就像不少车企使用与这些公司合作的车机系统一样,很多不同车型的车机差异度都很低,而到了接入AI人工智能之后,依然会出现差异性很低的问题。

虽然是接入了AI人工智能,但是不同车企用着同一家企业的数据库和算力资源,而这些不同的企业都用着类似的底层模型架构和数据来源,很可能看似是在不同路线上卷了半天,最后产出的效果没什么区别。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了,无论你是用了BEV技术还是占用网络技术,最终达到的辅助驾驶效果都很类似,就算没有了客观方面的限制,不同感知方案、不同技术路径最后做出的自动驾驶效果也几乎没有区别,不会有谁比谁强很多或者差很多的问题。而到了智能座舱这方面,目前其实已经出现了差异度越来越低的问题,就算有了AI人工智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如果靠着供应商的技术来做,依然很难做出差异化。

总结

在接下来的智能化发展和汽车行业的发展中,AI人工智能肯定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初期肯定是要带来一波行业巨变的,但是当大家逐渐熟悉、接纳了这么一个新事物,新事物的创造力又会逐渐区域平常,所以如何在一个大家还没搞明白情况,还没有看清楚发展趋势的时候,利用新事物去完成超前的发展,还能去击垮对手,就成了关键。

大家现在对于ChatGPT的新鲜感,已经不如2023年初的那段时间那么强烈了,而AI对于汽车行业的新鲜感,又还能保鲜多久呢。

作者丨邹宇源

       原文标题 : 自动驾驶已卷不动?车展后,AI是唯一选择?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