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天香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编者按
一个幽灵,业绩下降的幽灵,在合资汽车品牌中徘徊。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合资汽车品牌一直是中外股东的“利润奶牛”,但现在,绝大多数“利润奶牛”减产了——它们销量减少、利润下降,成为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和趋势。
这种变化,导致合资品牌战战兢兢、运营艰难,有的在苦苦死守,有的进入至暗时刻,有的直接消失。特别是,合资品牌的阵阵“降”风,让过去严重依赖这些“利润奶牛”的中方股东——那些国有汽车集团感到了飕飕寒意,欲无还有。对这些集团而言,合资与自主、燃油与电动、电动与智能、现状与未来……各种天平已经或正在发生倾斜。
为应对合资板块的寒意,几大汽车集团普遍不等不靠,积极行动起来。有的与外方加强沟通合作,加快导入新技术新平台新车型,如一汽-大众ID.7 VIZZION。有的深挖合资企业潜力,力推合资自主,如东风日产启辰。有的加快整合、复活传统中国品牌,如一汽红旗。有的培育全新中国品牌,如东风岚图。有的跨界合作,与其他行业牵手共同打造新品牌,如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张江高科等联合打造智己,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等联合打造阿维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今天起,帮宁工作室推出《当“利润奶牛”减产》系列专栏,分别剖析在合资板块业绩下滑的形势下,各国有汽车集团的近忧与远虑、出路及行动,为在大变革中迎来70周年的中国汽车业留下一份独特的时代记忆。
总体而言,目前几大国有汽车集团转型的重点主要在于电动化,而行业共识是:新汽车时代,电动化只是上半场,下半场将是智能网联化。从全球来看,智能网联发展得好的,只有美国和中国。而在中国,智能网联技术大部分并不掌握在国有汽车集团手中。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以汽车产业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国有汽车集团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尽管销量连续17年保持国内第一,但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上汽集团自己知道。
尤其是近5年内,其年销量从705.2万辆下滑至530.3万辆,差不多减少四分之一;净利润从360.1亿元下滑至161.2亿元,更是接近“腰斩”。
眼下,上汽集团正在度过艰难时刻。今年4月30日晚,该集团发布2022年年报,几项关键数据透露出它的窘境。
其一,营收和利润双降。2022年,上汽集团总营收为7440.6亿元,同比下降4.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2亿元,同比下降34.3%。据统计,其净利润已滑落至近12年来最低。
其二,销量连续下滑。2022年成近年来最低水平。最近5年,上汽集团销量接连下滑,从2018年的705.2万辆,跌至去年的530.3万辆,减少近170万辆。
根据规划,原本2022年上汽集团销量目标为600万辆,最终完成率为88.38%。其中,自主品牌整车销量为278.5万辆,占总销量的52.5%。
自主品牌销量虽有增长,但成本压力较大。在财报说明会上,上汽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卫勇表示:“由于电池等原材料涨价,以及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影响,上汽乘用车盈利性仍然承压。”
上汽集团经营下滑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旗下长期作为“利润奶牛”的合资品牌出现疲态;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事业还未能改变集团靠合资品牌挣钱的状况——这是当前中国大多数国有汽车集团的共性问题。
汽车是上海支柱产业之一,而上汽集团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一举一动都受到上海市领导高度重视。
今年4月14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率班子调研上汽集团时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发展信心决心,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快推进创新转型,战略要更明晰、重点要更突出、创新要更聚焦、改革要更有力。”
结合其近年来销量和利润下滑的表现,这一表态被业界普遍解读为是对上汽集团的批评。
4天后,即4月18日——2023上海国际车展开幕当天,上汽集团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发展动力切换。
当天下午,陈吉宁现身上海车展上汽展台,参观自主品牌新车及最新技术,再次提出:“牢牢把握产业变革和格局重塑趋势,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创新转型,聚焦重点领域,增强研发质效,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上汽集团4月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4月,上汽集团销量约为126.5万辆,同比下滑8.8%。其中,曾经的“三驾马车”即3个主要合资品牌——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均呈两位数下滑。
上汽集团怎么了?该怎么办?能拉着上汽快跑的新马车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