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杨晶
编辑丨靳鹏辉
步入初秋,谁都没有想到,一杯“酒”里“酒”气的咖啡火了。
9月4日,瑞幸与茅台联名推出了“酱香拿铁”。瞬间,年轻人的第一杯茅台,与中年人的第一杯咖啡,相逢在了这里。
暂且不论味道如何,开卖首日突破1亿元的营业额,已经能够证明它有多火,甚至一度带动A股白酒板块的应声而涨。
毫无疑问,借助茅台的品牌形象,瑞幸算是真正意义上掌握了“流量密码”,成功抓住消费者的猎奇心理,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顺势,转换视角,过去一周除了备受追捧的“酱香拿铁”,同样爆火的必然当属攻势凶猛的中国电动车。
譬如,正在进行中的2023慕尼黑国际车展,前来参加的50多家中国企业,从整车厂到供应商,位于德国这片汽车发源地,让整个世界看到了它们的野心勃勃,以至于当地媒体都在惊呼:“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站在聚光灯下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则一边语重心长的强调:“我们不应该被中国电动车吓到。”
一边官宣激励计划,旨在推动德国制造的可持续创新,联邦政府将投资超过1100亿欧元,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电池等领域的投资建设,以推进工业现代化和气候保护。
他的目标是到2030年,德国道路上有1500万辆电动车和100万个充电站。作为旁观者,从中读出的言外之意,更像是:“恰恰因为认识到差距的存在,所以必须拼尽全力追赶。”
毕竟,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绝不能坐视不理。
结合乘联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的出口量,占中国整车出口总量的比重,已经从2018年的5.7%提升至39.1%,累计销量已经来到30.1万辆,接近去年全年的表现。
显然,明晃晃的数字不会说谎,有些颠覆远比想象中来的要快。
虽然今年位于欧洲销售的电动车中,中国品牌的占比只有8%,但是相信随着攻势的愈发猛烈,很快将会迎来巨大的质变。2023慕尼黑国际车展的盛况,就是一场最典型的缩影。
由此将视线进一步聚焦国内市场,根据乘联会的预估,8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将达到80万辆,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9%。今年以来,累计批发销量将达到508万辆,同比增长39%。
不可否认,“蛋糕”还在变得诱人。
也恰恰基于上述背景,中国电动车的厮杀已然进入到“拿命抢份额”的白热化阶段。就拿本周正式上市的海豹DM-i为例,一款B+级新能源插混轿车,长度接近5米,纯电续航里程分为121公里与200公里多个版本,全系仅为16.68万-23.68万元。
面对这样的定价,所有人都在惊呼:“比亚迪,杀疯了!”如此操作,可以说基本上不给合资B级家轿留活路。
一时间,甚至开始同情类似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大众帕萨特,包括诸多未提及名字竞品的处境。
随着生存空间被进一步的挤压,这些曾经的“霸主”想要固守份额,能做的只剩继续“割肉让利”。可即便大多人已经拿出了诚意,曾经的王牌产品纷纷破天荒的开始大幅优惠,消费者的热情还是一落千丈。
汇总而言,合资品牌躺着赚钱的日子彻底过去了,面对中国电动车如海啸般的攻势,它们被冲击的有些措手不及。在此过程中,德系、日系、美系、韩系、法系无一幸免,每一家都在遭受极限压力测试。
当然,上述所有的讨论,并不包括“大魔王”特斯拉。
9月1日,“加量又加价”的新款Model 3千呼万唤驶出来,后轮驱动标准续航版25.99万元,双电机全轮驱动长续航版29.59万元。
虽然结合外界的呼声,大家普遍认为“卖贵了”,但是不断增长的订单,依旧证明了这家美国车企强大的号召力与竞争力。
在一些潜在客户眼中,新款Model 3仍然是“香饽饽”。
而刚刚过去的8月,结合其官方发布的数据,在华共交付新车84,159辆,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9%。与此同时,9月6日,上海工厂迎来第200万辆新车的下线。
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位于中国市场的深耕,已经开始持续性的开花结果。另外,它的强势也不仅仅局限在销量层面。近日,令它引以为傲的法务部,又在“重拳出击”。
有人挖出其以侵害技术秘密和不正当竞争为由,把一家名为“冰零智能”的中国供应链公司告上法庭。颇为微妙的是,后者的第一大外部股东,则是目前正在全速造车的小米。
进一步了解得知,冰零智能成立于2022年5月。主营产品为能效管理类传感器,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管理、电机驱动控制、电源模块等三电系统。
不过,目前对于这起诉讼,除了开庭时间与地点,没有更多信息披露。但特斯拉与小米两家巨头之间的“交锋”,迅速引发了激烈讨论。至于后续,究竟谁能胜出?事情的真相又是如何?我们将持续关注。
搜罗一周车闻,回顾大小车事,车闻轶事尽在【一周车话】,下周见!
原文标题 : 【一周车话】干了这杯酱香拿铁,再来瞅瞅中国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