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Lead
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市场鱼龙混杂,在比亚迪和特斯拉双雄制霸天下、“蔚小理”死守地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造车新势力开启了漫长而困苦的成长之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市场战争中,能够存活下来的车企寥寥无几。为了扩大消费群体吸引力、扰乱对手的布局,盲订、大定、预定等各项词汇和数据越来越频繁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之中,甚至一些车企采取自欺欺人的“战术”——夸大订单量。谈“销量”不如谈“订单”的现象,真的有利于未来新能源市场发展吗?
本文出品|禾颜阅车工作室
撰文|蔡家伦
编辑|禾 子
全文1784字
阅读需3分钟
打铁还需自身硬,浮夸的订单量救不了一家车企,也无法打击到拥有硬实力的车企。
虽然,有水分的订单量在短期内能够获得大量消费者和媒体的关注,一些车企凭借这一手法一时风光,但实际上这样的操作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的销量数据还是不容乐观,成为同行之间的笑话。然而,这种订单浮夸风却始终存在,尤其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众多造车新势力争先亮相自身优势的同时,常常把夸张的订单量公布出来,但真正等到公布销量时却货不对板,这种类似于“狼来了”的拙劣把戏,恐怕只会让自己的影响力越来越低。
△订单浮夸风在造车新势力中盛行
真实的订单究竟是多少?
将汽车订单量战略运用到极致,问界品牌是其中之一。在2022年7月问界M7上市之后,就有海报称发布了72小时问界M7订单破6万台的惊人数据,这在当时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与其一直明争暗斗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甚至对此订单量感到不安,之后决定停产与M7对标车型理想ONE。然而,问界M7随后的销量成绩并不出彩,2022年8月问界M7的销量为5336台,之后大多数呈现下滑趋势。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份,问界M7的销量仅有769台,这样的数据与此前所公布出来的订单数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发现问界的订单把戏后,李想也曾表示理想ONE退出市场有些过早。
△这张海报备受关注
近期,问界新M7公布上市50天内累计大厅突破8万台,而在10月交付达到10547台,尽管这次的数据比较客观,整体势头很猛,但目前看到的交付量和订单数还有很大的差距,之后新M7能否一直保持良好的销量成绩,还有待验证。
无独有偶,在今年7月份上市的腾势N7备受关注,此前负责人表示一周大定订单突破1万台,但就10月的销量数据来看,腾势N7 10月份1079台销量不仅和所谓的一万订单有出入,同时销量还比9月还要低一些。
真实的订单量究竟是多少?有的订单数值多少会引来质疑声。一些车企声称销量与订单产生出入,主要是产能水平不足引起,但这个说法往往被认为难以自圆其说。
△腾势N7销量成绩与大定订单数有较大的差距
消费者越来越理性
公布火爆的订单量,这是否会获得巨大的流量而吸引到更多消费者的购买?实际上,不要低估了国内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理性。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车型众多,可供广大消费者选择的品牌数不胜数,如今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车型也不再像此前入手燃油车那样容易“随大流”,而是更加注重于产品本身的实力。随着更多用户给出大量使用反馈,以及对同级车型进行对比,一些观望的消费者就会更加理性的考虑应不应该选择这台车。
此外,对于一些品牌影响力并不高的新能源车企,消费者在选择一款产品时会更加苛刻挑剔,毕竟要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许多消费者往往会选择技术更为成熟、保有量更大的品牌。
因此,对于一些造车新势力而言,如果夸大自己的订单数,虽然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却只能让极少数的消费者真正入手。越来越多练就火眼金睛的消费者已经不再是盲目的“随大流者”,而是具备理性思维和消费观的新群体。
行业发展不容虚数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而言,浮夸的订单数只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反作用。车企通过夸大的订单数只能进一步的消磨消费者对于该品牌的信任度,无法拓展忠实的用户,不利于未来的发展,同时也会让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有着更多偏见。车企之间过分夸大订单数同样也会互相扰乱各自的布局规划,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商业套路也无法让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更好的发展。同时,对于一些实力过硬的车企,即使竞争对手谎报的订单数据很“漂亮”,也无法真正对它们造成影响。
点评
那些真正成为爆款的车型并不靠夸张的订单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是更加注重打磨自身产品的综合能力。目前,新能源市场出现的浮夸风不是长远之计,唯有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考虑,专注提升自身的实力,这才是造车新势力们的正解。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文标题 : 谈“销量”不如谈“订单”?汽车行业浮夸风何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