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示好”一汽,是为再度接力特斯拉

C次元
关注

作者丨石劼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致

中国汽车“换道超车”第一轮电动化已经完成,现在是第二轮智能化。

“希望大家都加入,比如,像一汽这样有实力的伙伴。”

11月28日,智界S7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隔空喊话中国一汽,期待一汽也加入华为和长安组建的新公司,共同推进汽车智能化。

顿时出现了名场面,被公众戏称为“A股的救赎”,一汽解放和一汽富维纷纷涨停,与华为相关的赛力斯、长安等股票也都泛红。原本人气主角是华为和奇瑞共同打造的智界,却将火一般的热情也连带到一汽等其他整车品牌。

有人说,这是因为华为人气太高,沾边都爆火;有人说,这是由于股票庄家做局,拉高股价让韭菜进来。

庸俗和功利眼中,只有套利和阴谋论,正如“我如果是皇帝,一定抢了所有人的黄金,做成金斧头砍柴”。而宏大的变革,并不一定与私利沿着同一条轨道前行,却从未停下稳健而有力的步伐。

如果说中国汽车从孱弱,走到大而不强,再走到强盛,务必通过“换道超车”的路径,那么借着特斯拉这条“鲶鱼”,我们已经在2018-2023年完成了第一轮电动化的部署;新能源大计的第二轮智能化,则将跟随特斯拉FSD的引入,和国内汽车智能化天团的构建,而揭开又一个序幕。

这种壮阔宏观的步履,本身已经超越了华为的人气、特斯拉的争议、一汽的政治地位,它是直接维系着民族产业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的胜负手。

01

扩大朋友圈,华为在提速

上周刚爆料的“华为剥离汽车BU,长安注资,估值3千亿”,周末就被长安和华为的公告“曲线证实”——华为将成立新公司,专注于汽车智能化业务,长安将牵头投资持股。

按照汽车公社整理华为、长安和各家相关车企的公告,以及知情人士和独家信源的透露,我们可以将整个来龙去脉描绘出一幅清晰图景:

·华为以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作为基础,也就是汽车智能化技术/零部件为主业的车BU,成立一家新公司而非直接剥离的方式,对国内各家整车企业开放入股注资;

·第一家确认投资的是跟华为有Huawei Inside合作(阿维塔)的长安汽车,入股不超过40%,目前已有和华为有鸿蒙智行(原智选车)合作的赛力斯宣布收到投资邀请;

·预计奇瑞、江淮、北汽等和华为深度合作的伙伴,会是优先的受邀方;

·至于技术开发主导性,新公司仍然还是由华为牵头,毕竟华为在基础科技和智能化技术方面占据绝对领先地位。而原先的智选车(鸿蒙智行),目前暂时未纳入新公司。各方谈判还有较长的周期,可能还需要半年以上将各个细节敲定。

变数仍然存在,毕竟公告里提到过,“华为原则上不从事与目标公司业务范围相竞争的业务”。故而华为方面指出,具体现在还没有详细信息,这个交易要6个月才能闭环,涉及很多细节的讨论。后面的商讨过程如果可以披露,再同步信息。

在华为和长安公布合资新公司之后,业界各方声音不一,击节叫好的大有人在,认为“国家队”组建下场,加速整体产业进步;看空唱衰者也并不罕见,理由是为了股价割韭菜,或者各方利益矛盾会导致管理运行陷入混乱,最终计划失败。

但至少,第一轮反应情况,长安给出了积极响应。

来自长安方面的消息称,继阿维塔与华为的携手合作,此次大动作,预示着未来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都将有新公司的深度赋能。倘若说,此前长安和华为智能化技术深度合作的只有HI模式的阿维塔,那么后面将是阿维塔、深蓝、启源全部上阵。

华为参与汽车行业的痛点何在?不造车,只提供技术和渠道,没有强制绑定整车公司,当面临上汽那种“不交灵魂”的质疑时,业务进度容易陷入裹足不前的泥淖。

2022年华为营收6423亿元,其中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20.77亿元,占比0.3%;2023年上半年,华为营收3109亿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10亿元,占比还是0.3%。这也让汽车业务成为华为唯一亏损的板块。

故而新公司“名义去华为化”的操作,和长安领头、赛力斯受邀的态势,意味着“华为智能化技术”在设法扩大朋友圈。

华为汽车BU扮演了汽车供应商的角色,原先顶着华为业务板块的名头,主要给智选车作为内部供应商,为HI模式的两家车企扮演外部供应商,而其他订单寥寥。

如今新公司将华为顶尖技术打包入内,通过股权改革将更多车企绑定到战车上,开放性会远高于原先华为汽车BU水平。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