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中国车市的10个预判

二师兄玩车
关注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突破3000万辆,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比去年增长了5.9%。

两年前,你能想到这样的结果吗?

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因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还不足40%,如果算上存量的话,那么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差距将会更大。

所以,新能源汽车厂商还要继续努力。

那么2024年的汽车行业会怎样?如下是我们的10个预测。

1、比亚迪继续高歌猛进,市场份额提升阻力不小

要了解比亚迪的强势,只需要记住2组数据。

第一,它2023年累计销量已经突破3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62.3%。

第二,它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上的份额突破了35%。

图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比亚迪手握刀片电池、e平台3.0、超级混动DM-iDM-p、易四方平台、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核心装备,以及王朝、海洋两大系列车型,同时还有腾势、方程豹、仰望等子品牌,除非发生不可逆转的重大变故,否则2024年继续坐稳全球第一当无疑问。

图片

更何况,比亚迪目前在售车型中,部分车型和平台已经老化,2024年很有可能进行更新换代,让销量再上一层楼。

但需要注意的是,竞争对手的实力也在不断提升,甚至在部分技术体验上有赶超之势,它们有能力阻止比亚迪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概率会突破1000万辆,但比亚迪的市场份额,有可能会被压制在40%以下。

2、特斯拉低端车型和4680电池或将上车

根据统计,特斯拉2023年国内销量约181万辆,刚好完成180万辆的销售目标,全球范围内来看,特斯拉与比亚迪的销量差距在100万辆以上。

要想快速提振销量,特斯拉现在有3件可以做的事情:推出低端车型、4680电池大规模上车、FSD系统快速落地。

图片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FSD系统带来的冲击,可能没有另外两件事情大。

首先,FSD系统没有明确的入华时间表,而且它在美国也存在一定的质疑;其次,FSD系统即便入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大规模普及;第三,国内智能驾驶水平并不低,主流厂商疯狂内卷,3年前FSD入华,与现在入华,效果是不一样的。

图片

相比之下,低端车型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用户群体,积攒人气,提升关注度,进而获取销量。

而4680电池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让特斯拉在产品开发、定价时更加从容。

但特斯拉要进行这两个操作,也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特斯拉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高端形象,推出低端走量车型,会不会影响特斯拉的品牌形象,这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其次,4680电池进度不及预期,主要是受制于松下,那么2024年松下是否就能解决问题呢?

3、合资厂商继续“压力山大”

中国的进口车市场规模比较小,因此国内市场主要是自主与合资厂商对决。

2023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达到56%,比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此消彼长,合资品牌的影响力在逐渐下滑。

合资厂商现在的困境,是两方面的。

图片

在燃油车领域,它们的很多市场被吉利、长安、长城等中国品牌夺走。

在新能源领域,它们现在几乎没有发言权。除了大众汽车之外,还没有哪个合资品牌能成功打进主流新能源市场。

图片

如果仅仅是输在销量上,合资厂商或许没那么慌,但现在是行业变革期,新能源厂商不断蚕食燃油车的地盘,而合资厂商暂时还没有找到应对的办法。2023年12月份,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为7.4%,正处于“燃油车份额被偷袭,新能源份额又抓不住”的境地。

2024年上半年,丰田、本田等厂商如果还是不能在新能源市场有所改变,那么下半年它们的市场份额将会加速萎缩。

4、价格战仍将延续

从客观角度来说,将汽车行业内的降价简单地称为“价格战”是不太合适的。

燃油车逐渐被淘汰,传统汽车厂商被迫以价换量清库存,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

图片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前期规模较小,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定价也比较高。但在销量规模扩大、供应链快速完善、技术研发进入收获期之后,成本被快速压缩,终端零售价下降,这是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出意外的话,2024年这些情况还会延续下去。

图片

燃油车已经不太可能再“翻身”,降价求生存将会成为常态,不过今年很多降价的车型都是卖不动的,明年人们熟悉的很多经典燃油车,价格体系也有可能崩盘。

新能源汽车持续向好,成本会进一步下滑,不少车型在上市后就会给出比较亲民的价格。行业变革期,汽车价格难免会受到影响。

5、新势力展开新一轮淘汰赛

过去几年时间里,造车新势力是中国新能源市场上的一支强大力量,它们促进了国内新能源车型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主导了行业的流行趋势。

图片

但现在的市场形势与几年前不同,除了比亚迪、特斯拉两大巨头之外,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后来居上,转型渐入佳境;来自国家队的岚图、智己等逐渐找到感觉,华为又带来了一大堆装备精良的华为系车型,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

图片

而主流造车新势力中,只有理想汽车月销量稳定在4万辆以上并且实现了盈利,其它新势力月销量多在2万辆以下徘徊,且常年巨额亏损。

这种情况不太可能一直延续,2024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有那么几家销量萎靡不振的新势力可能会被淘汰。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