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败走中国,新能源冲击之痛

零碳风云
关注

撰文|大蔚

编辑|凯旋

3月1日,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近日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湖南智享汽车管理有限公司,同时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退出股东行列。变更后该公司经营范围新增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机械零部件销售等,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注册资本19.47亿人民币。

此前,广汽三菱重组曾引发广泛关注。广汽集团公告称,将以1元对价受让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持有的广汽三菱30%、20%股权,受让完成后广汽三菱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没有意外,广汽三菱还是退出了中国市场。在新能源的冲击下,老牌车企和合资企业正面临巨大冲击。

为埃安产能铺路

2023年10月24日,三菱汽车在公司官网率先发布了一则关于中国业务结构变动通知。

三菱汽车表示,在过去2~3年里,中国汽车产业面临急剧的市场变化,向电动车的过渡比预想的还要快,公司计划在2022年12月投入新型车等挽回销售,但计划未达标,从今年3月开始为了调整库存,停止了工厂的运转。

基于此,三菱汽车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战略,并终止中国三菱品牌车辆的本土化生产。

随后,广汽集团发布了关于广汽三菱的重组公告。公告称,将以1元对价受让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持有的广汽三菱30%、20%股权,受让完成后广汽三菱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从明面上看,广汽集团象征性意义上的用了1块钱就将广汽三菱的所有股权收入囊中,但加上债务偿还,以及处理善后事物的资金数额,广汽集团为了接盘广汽三菱,总共需要付出至多18.02亿元的代价。

广汽三菱有多少债务?截至2023年3月31日,广汽三菱经审计总资产为41.98亿元,总负债为56.13亿元,净资产为-14.14亿元。广三销售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经审计总资产为4.96亿元,总负债为17.17亿元,净资产为-12.21亿元。

交易完成前,三方股东将共同向广汽三菱及广三销售公司增加投入货币资金用于目标公司清偿现有部分债务(含经销商、供应商等补偿),其中广汽集团投入不超过15.77亿元,其他两方股东投入总额不少于广汽集团所增加投入金额。

为了给已经购买了广汽三菱的车主提供持续的备件和售后服务,广汽集团还向广三销售公司增资2.25亿元,总计投入了18.02亿元。

而广汽集团投入巨资,是准备利用广汽三菱工厂现成的生产线为广汽埃安扩产。

广汽集团表示,广汽三菱的生产设施和场地将以1.3亿元/年的价格出租给广汽埃安,帮助广汽埃安“解决产能瓶颈,节省新建工厂时间及投资成本,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机遇。”

公开资料显示,原广汽三菱工厂产能已达到20万辆/年,广汽埃安将利用广汽三菱工厂实现增产扩能,产线改造利用后,广汽埃安将形成60万辆/年的基本产能,为广汽埃安埃安实现2025年产销100万辆的战略目标提供支撑。

广汽集团表示,“此举将最经济、最快速地为埃安高质量发展扩能,加速推动广汽集团新能源事业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广汽埃安整车产销数量已突破100万辆。而广汽埃安2019年4月份才开始投产,目前已经成为了广汽集团新的增长极。面对销量的不断增长,广汽集团急需为其扩充产能。而此时,收购并拆解广汽三菱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与此同时,广汽三菱也避免了解散清算,不失为一个双赢方案。

败于电动化产品攻势

官方资料显示,广汽三菱成立于2012年,是广汽集团、三菱汽车以及三菱商事共同设立的合营企业,股权比例为50:30:20,主要从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相应的售后、咨询和技术服务等业务。

在广汽三菱成立后,陆续推出了包括劲炫ASX、帕杰罗以及帕杰罗·劲畅等车型,并在2016年上市了红极一时的国产第三代欧蓝德,该车的推出也使广汽三菱的销量直线上升。2017~2019三年间,广汽三菱年销量分别为11.73万辆、14.4万辆、13.3万辆。广汽三菱销量在2018年达到了14.4万辆,创下三菱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最高销量纪录。

不过除了欧蓝德之外,广汽三菱推出的帕杰罗、新劲炫、奕歌以及新能源车型阿图柯等几款车型表现一般。

随着欧蓝德产品逐渐老化,广汽三菱竞争力和销量同步下滑,尤其是最近几年新能源高速发展,一些二三线合资品牌遭遇强烈冲击,广汽三菱遭遇重挫。

自2020年起,广汽三菱销量急转直下。官方数据显示,2020~2022年,广汽三菱销量分别为7.5万辆、6.6万辆、3.36万辆,同比分别下滑43.62%、11.99%和49.13%。尤其2022年,3.36万台的年销量创下销售新低。

进入2023年,国内车市“内卷”加剧,电动化产品攻势强劲,广汽三菱面临的境遇更加窘迫,产销皆出现了停滞,甚至一度传出停产、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

数据显示,2023年6月,广汽三菱销量仅326辆,上半年累计销量1.20万辆。自2023年4月起,广汽集团连续三个月的产销快报中未单独披露广汽三菱相关数据,后者与日野、合创等合资品牌共同归入“其他”类目。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对手,广汽三菱新能源转型缓慢。直到2022年3月,广汽三菱才在国内推出了第一款新能源车型——阿图柯,一辆定位为硬派纯电的SUV车型,售价19.98万和22.98万,续航分别为500km和520km。但很显然,它已经失去了上桌的时机,并没有受到消费者认可。

连续的销量下滑,巨大经营压力之下,广汽三菱表示,“公司对中国战略进行了彻底的重新审视,并终止中国三菱品牌车辆的本土化生产”。

随着三菱汽车退出广汽三菱,也意味着三菱集团在中国的整车业务正式终结。以后只有湖南智享,没有广汽三菱。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十几年前,三菱在国内市场还是主流品牌。随着三菱在华汽车业务的掉队,以及电动化的普及、国产自主品牌的强势反扑,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如今已被挤到边缘地带,销量持续低迷背景下,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市场,已成必然。

合资汽车败走中国

广汽三菱只是二三线合资品牌的一个缩影,随着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爆发,一些和广汽三菱境遇相同的企业,销量开始巨幅下跌,营收也大不如从前。

2022年7月18日,广汽集团与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共同宣布,由于广汽菲克近几年持续亏损,且2022年2月以来一直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双方正在协商有序终止合资公司。这意味着,广汽菲克将从合资模式中脱身,退出中国市场。

广汽讴歌,作为本田汽车的高端品牌,曾经以豪华和科技感著称,但是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讴歌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却越来越不尽人意。终于在2022年4月,广汽讴歌发布了退出中国市场声明,宣布2023年正式停止汽车生产及销售时,目前其官网已无法打开,讴歌品牌已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长安铃木,因为不肯向中国市场低头,不愿意适应中国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在2018年9月4日,以1元的象征性价格将其在中国的股份贱卖给了长安汽车,黯然退出了中国市场。

在广汽菲克和广汽讴歌先后撤出中国之后,江苏悦达起亚早前也被爆出公司资不抵债,管理层轮休1年的尴尬境地。

比起广汽三菱工厂还有埃安接手的“优雅”退场,另一家合资车企就比较惨了。

北京产权交易数据显示,北京现代再次下调了其重庆工厂的转让低价,从一开始36.84亿元的挂牌价,到第一次流拍后下调至25.8亿元,再到最新转让底价的19.17亿,相当于五折出售,但依旧没有人接盘。

自2022年以来,讴歌、三菱、广汽菲克、宝沃、雷诺、铃木相继退出中国市场。目前,在华发展处于淘汰边缘的合资品牌依然不在少数。

而另一端,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销量和市占率正在逐年提高。中汽协数据显示,从2020年的38.4%、2021年的44.4%、2022年的49.9%到2023年的56%,再到2024年1月的60.4%,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不断刷新纪录。

以广汽集团为例,其合资板块业绩承压,但自主品牌迅速补位,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已经成为新的产销增长品牌,被誉为“双子星”。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2年业绩沟通会曾指出,中国汽车市场现存148个品牌,其中中国品牌有114个,外资品牌有34个,而20%的头部企业占据着超90%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格局正从原来欧美日德韩中“六分天下”向中国品牌独占鳌头转变。

不仅如此,2023年,我国已成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而形成这一局面的关键正是新能源转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多家合资品牌逐渐边缘化甚至退出中国市场,而中国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愈发强势。当然,对于国产燃油车品牌,冲击同样存在。

广汽三菱的重组也再次给合资车企敲响警钟,“不变则死,变则活”,任何车企都难逃电动化时代的考验,裹足不前的车企业必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END——

       原文标题 : 三菱汽车败走中国 新能源冲击之痛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