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产自研几分真?
学着造车同行们,理工男朱江明也学会了放豪言营销。
2020年初,零跑汽车靠合肥市20亿元投资渡过难关,创始人朱江明就曾表示:“2023年零跑进入造车新势力TOP3、2025年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到10%”。而在T03上市之后,更是增强了朱江明的自信,在2021年7月的零跑2.0战略发布会上,朱江明放下了豪言:“三年超过特斯拉、2023年进入造车新势力Top3、2025年80万辆”。
在更早之前的2019年S01新车发布会上,“自产自研”“特斯拉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几个大字就环绕四周,零跑汽车更自称是全球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拥有智能电动汽车完整自主研发能力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家。
而让朱江明有自信讲出这番话的,是其自认为深厚的研发功底。
作为安防巨头大华股份的CTO&联合创始人,朱江明拥有近30年的研发制造经验,擅长嵌入式算法及计算机底层的芯片级软硬结合领域。他发明过HDCVI视频传输技术,在2014年,该技术甚至成为国际标准。
在造车之初,朱江明认为大华产品里面很多芯片是自己研发的,全部可以用在零跑汽车上面;而且大华在视频监控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很多技术可以直接拿过来用,大华的研发团队就是零跑坚强的后盾。此外,做产品、钻研技术是其一辈子的兴趣爱好。
虽然这话听起来有点道理,但总觉得不太靠谱。而后续的发展,确实印证了这一印象,比如最先发布的S01,其技术实力着实让人不敢恭维。
先来看自产自研,在造车之初,零跑并不具备造车资质,而是选择了让长江汽车来代工,这一情况直至2020年底收购福建新福达汽车之后才得以改变。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长江汽车还为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潍坊的山东低速电动车企业汉唐生产微型电动车,就是俗称的“老头乐”。
不止在自产方面存在瑕疵,零跑的自研也为人所诟病。有熟悉零跑汽车研发内情的人士透露:“零跑汽车的产品和技术都是自己开发的,很多地方还是按照非车用的产品来做的:
因为安防这块的产品,怎么弄都可以用,可以不按照严格的合规要求来做的,所以大家理解的产品定义不相同。”因此,尽管零跑从一开始就宣称自己全部自产自研,但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杭州某车主曾开着刚买不久的零跑S01去车管所上牌,但仪表盘上突然显示动力系统故障代码,车辆无法启动,该车主坚决要求退车;另一位浙江金华的车主,则以实际购买车辆并没有厂家宣称的高科技辅助驾驶功能等功能为由,质疑虚假宣传并要求退车。
这还没完,2020年5月,200多名零跑S01首批车主集体维权,在网上公布了致零跑汽车的公开信,列举了四大类质量问题,涉及真空助力泵失灵、电池过热保护、主控屏幕黑屏、车辆无故停摆等。
即使是后来走量的T03,也没能幸免。在零跑T03的试驾会上,这台小车的人脸识别、L2智能驾驶辅助、自动泊车等等都出现了故障。其中,在自动泊车功能演示过程中,车辆反复出现了多次无法有效识别车位、无法自动泊车等问题,最终零跑不得不终止了现场活动。
实际上,不只是驾驶体验没能征服消费者,T03就连外观与平台都与“自产自研”四个字相距甚远。“这是一台彻头彻尾的Smart forfour,完全看不出原创的痕迹。”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评价T03。
在零跑T03的量产车型申报信息中,T03轴距为2400毫米,这与EV逸酷轴距完全一致,而EV逸酷正是零跑的代工厂——长江汽车所产,因此,当时就有不少媒体质疑,零跑T03是使用老旧平台进行拉皮换壳生产。
这样的自产自研水平,产生上述种种问题,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然而,即便如此表现,零跑汽车的改变意愿也不算强烈,起码在投入上还未看到有明显的改变迹象。据零跑招股书,在研发投入方面,公司2019年—2021年三年期间的支出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和7.40亿元,合计近14亿元。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同为造车同行,蔚小理的研发投入则要高得多。数据显示,理想汽车2019年—2021年研发费用分别是11.69亿元、11.00亿元、32.86亿元,蔚来为44.29亿元、24.88亿元和45.92亿元,小鹏汽车为20.70亿元、17.26亿元、41.14亿元。
不过,尽管基础欠缺、投入不足,自信心爆棚的朱江明还是提出了3年超过特斯拉的目标,只能说勇气可嘉,除此之外再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