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降价”引发连锁反应,同行不得已“亏血”自救
不同于其他国产新能源车企,比亚迪走的是“产研销一体化”路线。
依靠刀片电池、DM-i平台,悬架系统等自研技术,比亚迪在技术降本这条路上不断碾压同行。
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越燃油车,实现销量60.38万辆,占比亚迪汽车总销量的81.6%;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总销量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超越特斯拉跻身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而国内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全年的销量连比亚迪的零头都不到。2022年,“蔚小理”三者销量分别为12.2万、12万、13.3万。
为了在比亚迪手上抢市场,同行们普遍亏本卖车。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卖一辆亏一辆”、零跑、哪吒车企也在持续亏损……
今年,在比亚迪大降价的情况下,同行们更是“亏血再降”。蔚来开启了降价促销,最高降幅达10万元;AITO问界宣布降价,M5起售价调整为25.98万元起,M7起售价调整价为28.98万元起;零跑更是喊出“我们不搞油电同价,我们电比油低”的口号,零跑部分车型最高降价幅度达到了6万元。
更有意思的是,比亚迪的“油电同价”也波及到了燃油车市场。
以往,新能源车普遍在同车型层面比燃油车要贵上个四五万元,这次比亚迪搞油电同价,属实让燃油车尤其是合资品牌“亚历山大”。
本来,这两年燃油车厂商的日子就不好过。在新能源汽车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燃油车销量大跌,这给传统燃油厂商带来了很大的库存压力。
为了快速回笼资金,湖北经销商率先破价甩卖。思域最低10.99万元、UR-V最低17.88万元、天籁最低13.98万元、逍客最低11.99万元.....
思域
湖北省拉着东风本田、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等当地企业推出限时政企补贴,优惠金额从5000至90000元不等。据媒体报道,一个湖北雪铁龙店一天卖出四百多台。
湖北经销商大降价事件,再次拉高了燃油车的竞争力,对当前的新能源纯电与混动市场都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同时,也抢夺了比亚迪的增量市场。毕竟汽车大宗产品的使用周期长,一般在4~5年以上,客户走一个就少一个。
用降价补销量,比亚迪困于“中低端”
首席认为,降价对于比亚迪并非好事,虽然在短期内提升销量。但是不利于比亚迪的长远发展。
为什么特斯拉能降价,而比亚迪不行?答案很简单,特斯拉向下走,但比亚迪要向上走。
不同于特斯拉的“高大上”形象,比亚迪一直盘踞新能源中低端。很长时间内,人们对比亚迪品牌形象的认知就是网约车。
比亚迪未尝没有“高端梦”,但都以失败告终。
早在2010年,比亚迪就与戴姆勒(奔驰的母公司)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推出新能源汽车品牌“腾势”,专注于高端市场。然而十多年来,腾势也没有“腾飞”的势头,反而连年亏损,长期靠比亚迪“输血”生存。
2021年,腾势的表现让戴姆勒心灰意冷,终于将部分股份转让于比亚迪,比亚迪持股90%成为最大股东,次年5月,比亚迪有意重塑腾势,发布首款MPV车型D9,销量才渐渐起色。
今年年初,比亚迪发布全新高端品牌——仰望,推出越野车U8和超跑U9。仰望剑指百万元级别豪华车,但在汽车智能化,如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却没有什么“硬干货”。
仰望U8
而且从30万元起跳到百万元以上,比亚迪中间缺少过渡产品,巨大价位跨度让用户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细看BBA的产品线,价格都是逐级向上的。例如宝马3系覆盖30万-40万元,宝马5系轿车、X3系起售价约40万元,宝马X5、X6系覆盖50万-100万元,宝马X7系起售价一百多万元。
简单来说,仰望顶多是炫技之作,靠其走量不现实。现如今,比亚迪的主力销量车型都在10~20万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用降价赢得销量输掉净利润是大概率事件。据比亚迪发布的2022年业绩来看,2022全年,比亚迪挣得净利润为160~170亿元,而特斯拉全年净利润125.56亿美元。
比亚迪与特斯拉的净利润差距接近六倍,本来就很难追平,降价后就更难了。
今年的新能源市场,价格战是主旋律,但降价容易涨价难。接下来,车企要挣品牌溢价的钱越来越难了,这对于仍盘踞在“中低端”的比亚迪略显不利。
董事长王传福在电话会议上曾表示,2023年比亚迪将向400万辆发起冲击。今年,比亚迪向上“仰望”再冲高端,但“搞低价”可能会卷掉来之不易的利润。
- END -
原文标题 : 搞低价,比亚迪“卷死”比亚迪